5张图,看懂AI重塑营销的底层逻辑
2025-07-08
作为通用技术,AI对营销的变革是全面的、深入的。
我们知道它会重塑营销,但如何重塑?底层的逻辑链条是什么?并不清楚。
从学理的视角,营销作为需求和供给的平衡术,AI介入后,价值发现、价值匹配、价值交付、操作系统等多个环节都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这些变化是什么?将如何演变?
在《生成:AI生产力重塑营销新范式》新书发布会现场,书籍作者,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金立印,基于书中内容,对这个过程做了完整拆解。
秒针营销科学院整理后,通过5张图,带大家看懂AI变革营销范式背后的逻辑。
整理〡秒针营销科学院
观点〡金立印
谈到营销,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它是专业且庞杂的系统,是万亿规模的大市场,是700页的《营销管理》都不足以讲透彻的专业学科。
但去表及里,用简单的思维看营销的内核,营销,无外乎需求和供给的平衡,从需求到供给,需要经历价值发现、价值匹配、价值交付三个主要流程。
通过市场洞察,了解用户需求,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价值发现的过程。
企业有效的组织供给,最终将产品、服务、体验、内容等匹配和交付给用户,就是价值匹配和交付的过程。
整个流程中需要应用一系列的方法、理论和工具,就是“营销操作系统”。
AI作为新的革命性技术,正在重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将带来需求洞察、供给匹配、价值交付以及营销的操作系统等关键环节的根本性变化。
过去,寻找能力强、价格低、忠诚度高的营销员工是一个不可能三角,但AI将突破这一限制,它不仅能力强、价格低、忠诚度还高,在许多营销任务中都显示出了强大的能力,传统意义上的营销不可能三角正在被打破。
AI不仅能改善用户交互体验,提升企业营销流程的效率,还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营销员工的综合能力,种种能力叠加,有望大幅提升营销的效率和效能。
AI生产力推动的营销操作系统,价值发现、匹配和交付方式的变化,正在推动营销向智能化新范式转型。
从营销理论视角看,这是第三次范式转换。
第一次是转换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业经济时代,高速公路、电视等媒体的普及,让线下店和大规模的品牌广告投放成为营销的主操作系统,企业通过消费者访谈、调研来发现价值,最终通过大型超市或门店规模化提供产品和服务。
典型的消费场景是一家人开车到沃尔玛买宝洁或联合利华等占据心智的大品牌的产品。
第二次转换是2000年左右开始至今的数字营销时代,以互联网、电商和用户的主动搜索为基础操作系统,用户通过在互联网上的浏览、点击和下单行为反向告知企业它需要什么,企业通过电商和物流搭建的基础设施提供产品、服务和体验。
到了AI时代,变化更加明显。
消费者已经养成了AI搜索的习惯,未来AI搜索的比重还会上升,AI+聊天机器人会逐渐成为新的营销操作系统。
价值发现也会从数字化时代的“你告诉我你需要什么?”演变为“消费者和AI在交互中找到自己需要什么”,交互成为价值发现的新形态。
基于此可以预判:接下来,更多的流量将从搜索转向AI交互,企业的营销预算也会逐渐向AI倾斜。
AI重塑营销范式的根本原因,在于营销的3个内核要素——价值发现、价值匹配、价值交付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无论是营销战略、组织、流程,还是营销的操作系统,接下来都将出现显著变化。
目前,在营销领域,很多人对AI的理解,局限于它是一种新技术、一种效率工具。
技术革命将不可逆转地改变营销的范式,目前我们确实将更多的视线聚焦于用AI提效,但事实上,AI不仅仅是技术工具,它还是一个“社会存在”和“交互主体”。
有研究发现:
当人们知道他们的行为会用于训练AI时,他们会调整自己的行为。在与AI系统互动时,人类会表现出较少的社会期望行为,并且更容易作弊。人们甚至愿意付出代价以避免与AI互动。人们会调整他们的行为来训练AI提出公平的提议,不论他们是否能直接从AI的训练中受益。
这些发现表明,人们对AI系统的存在非常敏感,也从内心的希望AI是善良的。
如果把AI当成“社会存在”和“交互主体”,而非简单的技术看看,价值观指引就非常重要,尤其对于未来AI主导的营销时代。正如人工智能专家朱松纯教授所言:
从研究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智能体(包括人、人工智能等)都不能被物化成为一个物理系统的元素,而应该由主观的价值体系来主导。研究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在于为主观的“心”建模。
AI智能体不应仅仅被视为技术存在和效率工具,更应被视为社会存在与生态伙伴。
尽管AI在生产力方面具有强大的能力,但如何善用这种能力仍是我们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信息填写